材料学子制月饼,中秋佳节享欢乐”。9月30日下午,新能源材料231班团支部在生食学院图南1001教室,成功举办基层示范性主题团日活动暨“蓬草花”安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志愿服务中秋特辑活动。本次活动以“中秋”为核心纽带,巧妙融合文化科普与手工实践,吸引班级众多同学踊跃参与。同学们在聆听中秋故事、亲手制作冰皮月饼的过程中,沉浸式感受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,深刻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文化科普先行,筑牢节日认知根基
团支书王诺同学为在场同学开启了一场生动鲜活的“中秋文化溯源之旅”。他从家喻户晓的“嫦娥奔月”神话切入,逐步延伸至“吴刚伐桂”的坚韧传说、“玉兔捣药”的温情故事,用富有画面感的语言,让古老神话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随后,王诺同学又围绕中秋节的习俗演变展开讲解,从古代帝王“祭月敬天”的庄重仪式,到民间“赏月抒怀”“阖家吃月饼”的温馨传统,结合历史典故与现代生活案例,清晰梳理出中秋节从起源到发展的文化脉络,让同学们不仅了解习俗表象,更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“团圆和谐”“思念感恩”的文化内涵,为后续的手工实践环节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。

细致讲解引路,解锁月饼制作技巧
在文化科普之后,活动聚焦核心环节——冰皮月饼制作。王诺同学再次登场,化身“手工导师”,为同学们细致拆解制作步骤,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清晰掌握操作要点。他首先展示了提前准备好的食材与工具,详细说明冰皮粉、糯米粉、黄油、馅料等材料的精准配比,强调“比例把控是口感的关键”。随后,他按照“冰皮制作—馅料调制—模具塑形—脱模整理”的流程逐步演示:制作冰皮时,他着重讲解揉面的力度与时间,确保冰皮达到“细腻不粘手”的状态;调制奶油奶酪馅料时,他分享了“分次加糖、充分搅拌”的小技巧,兼顾馅料的香甜风味与顺滑质地;使用模具塑形环节,他耐心示范按压力度与脱模角度,避免月饼花纹受损;最后通过细致的整理步骤,一枚枚造型精致、色泽诱人的冰皮月饼便完整呈现。清晰的讲解、直观的演示,让同学们快速消除“手工顾虑”,现场氛围愈发热烈,大家摩拳擦掌,跃跃欲试。

实践协作升温,凝聚班级团圆温情
随着“动手制作”指令的下达,活动正式进入实践环节。同学们迅速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,分工协作、默契配合,现场热闹而有序。揉制冰皮时,有人专注控制面团软硬,有人细心去除颗粒;调配馅料时,大家互相分享“甜度偏好”,尝试创新搭配;按压模具时,小组内轮流操作,彼此提醒“轻一点、慢一点”。遇到“冰皮开裂”“馅料外漏”等问题时,同学们主动举手请教,或跨组交流技巧,在互帮互助中攻克难题。大家专注地把控冰皮厚度,精心装饰月饼表面,当一个个印有精美花纹、包裹着创意馅料的冰皮月饼从模具中脱出时,现场响起阵阵欢呼。同学们纷纷拿起自己的“作品”拍照留念,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。制作结束后,同学们围坐成圈,一边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冰皮月饼,一边分享制作过程中的趣事与心得,同时畅谈中秋假期的计划——有人打算回家与家人团聚,有人计划和室友一起赏月,温馨的话语、爽朗的笑声在教室中回荡,充分展现出班级大家庭的团圆温暖,也让“中秋团圆”的文化理念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升华。

活动圆满落幕,传承文化凝聚力量
此次中秋特级团日活动,既是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“沉浸式”传承,也是一场班级凝聚力的“温情”提升。通过手工实践,同学们不仅体验了动手创作的乐趣,更在过程中加深了对传统节日的认知与热爱;而作为“蓬草花”安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志愿服务的收官活动,本次活动也为系列志愿服务画上了圆满句号,进一步强化了同学们的文化传承意识与志愿服务精神。同学们纷纷表示,此次活动收获满满。不仅学会了冰皮月饼制作技巧,更感受到了班级集体的温暖与力量。大家将带着活动中的收获与情谊,在学习生活中继续携手同行、互帮互助,共同营造更有凝聚力、更有归属感的班集体,以青春力量传承文化、书写成长。

(文:王诺;图:董杰;编辑:田园;预审:方玖胜;审核:孙宏义)
